學習了古詩以后,學生大多數(shù)能夠準確地背誦下來,但是對詩意的理解情況不夠理想,這就讓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古詩教學的要求和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就是說,古詩文教學還必須讓學生能憑借注釋和工具書以及教師的指導理解詩文大意。因此,我認為在古詩文教學中,要注意充分地利用書上的插圖來講解詩意,讓學生比較形象直觀地感受到詩歌中所描寫的獨特的意境。
在教學《山行》和《楓橋夜泊》這兩首古詩時,我做了以下嘗試,取得的效果還不錯。
在上課初,我以觀察掛圖入手,先讓學生背誦寫春天的古詩,引出課題,學習關于秋天的古詩,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接著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看到的秋天景色,遠處的高山,漂浮的白云,半山腰的幾戶人家,火紅的楓葉和欣賞風景的詩人等等,(引導學生說時,注意向古詩靠攏,特別是古詩所描繪的幾個畫面,意境,要讓學生充分感受,領悟,充分表達。)
接著讀古詩,將古詩讀通讀順。并聯(lián)想回憶剛才的插圖畫面來說說你理解了哪句古詩的意思。(由于有前面觀察的鋪墊,學生理解的透徹,老師適當點撥個別重點詞句。因此理解詩句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掌握的較好,逐漸進入詩詞意境。)
最后在老師引導下入情入境地有感情讀古詩,由于在自說自悟的基礎上,這節(jié)課教學任務完成的較圓滿。
通過教學實踐,我覺得還可以對一些適合表演的內容,要適當?shù)刈寣W生自己演一演,這樣學生學起來會更積極,更主動。也可以讓學生練習把詩的內容改寫成兒歌,學生對詩的理解情況就能更一目了然地展示在教師的面前。
這樣,通過形象、直觀的手段和方法,強化學生對古詩意和意境的理解和感受,使學生真正汲取古詩文的精華。